“中國制造2025”是適應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從世界范圍內看,制造業是工業化進程中的核心要素,工業化進步到哪里,哪里的經濟就會蒸蒸日上。然而,20世紀中葉和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重要產業轉移,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基于發展新產業、培育核心競爭力和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需要,將勞動密集、資本密集的產業轉移了出去,制造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下降,一度引起經濟學界一些學者的恐慌,提出了產業空心論。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美國人意識到,現代服務業不能夠獨自支撐起一個大國的經濟。2011年,美國政府正式啟動了“先進制造伙伴計劃”,提出“在哪里發明、在哪里制造”的口號。自此,老牌制造業強國都開始重新審視新工業革命,先后從國家戰略高度提出引領和規劃民族制造業創新與未來發展的綱要,如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日本“科技工業聯盟”、英國“工業2050戰略”等。“中國制造2025”,是適應這種新的發展形勢的需要,是在國際制造業舞臺爭取話語權的需要。非標刀具
“中國制造2025”是適應技術爆炸式創新的迫切需要。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創新,“互聯網 ”的進程不斷加快,深刻改變了制造業的產業組織方式、產業演變次序、企業發展模式、市場競爭焦點等,讓制造業發生了顛覆式的變革,由產品的提供者變成了綜合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推動著生產制造的智能化發展。這種智能化是一種多向“交流”,工人、機器、產品、原料、物流、用戶等與生產、供應和使用有關的各個環節之間,始終保持著暢通的信息互換,使生產和服務實現最優化組合。“中國制造2025”,適應了這種技術發展趨勢。
“中國制造2025”是加快我國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我國制造業面臨著粗放型增長、競爭力不強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創新資源、創新動力、創新價值實現和創新激勵不足。“中國制造2025”就是要在國家戰略高度,制定未來制造業發展的時間表,通過自上而下、有力有序的戰略部署,最大限度調動全社會力量齊心合力共同促進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因此說,“中國制造2025”,是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戰略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