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刀案例:
車間最近用普通的內孔車刀,(主體就是一圓桿,最前面安裝一塊小刀片哪種,再普通不過了)然后調整了一下每把車刀的刀補量就好了,是啊!確實是好了,反正是粗車刀,加工出來的孔直徑小了,沒事!內孔表面布滿了一條又一條很嚴重的螺旋型震痕,也沒事!(已經不能用震紋來形容了,因為波峰與波谷間的高度都可以用毫米計量了)說來也是,反正是粗車刀,對加工出來孔的直徑及表面質量沒啥要求,精車余量也是足夠的,不會對后續工序產生多大影響。哪還等什么,用就用吧!只是車削內孔時發出的聲音,著實受不了,可真真正正的苦惱還在后面了!
前把車刀是用來加工深孔的,之前的車刀在壞了后,技術人員換了一把普通的內孔車刀,新車刀除了懸伸量很長外,沒有什么獨特之處。可問題就出在這里了,新車刀懸伸量太大,剛度極差,加工出來的孔小了,表面質量太差,加工過程中切削聲音太難聽。而在我連續加工了十來個工件后,還發現了一個新缺點,哪就是崩刀片啊!有時做一個零件就崩了,有時做幾個又崩了,搞的我很惱火啊!刀片換個不停了。不一會,技術人員些又聚了過來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上面所談到的一切加工問題,原因都在新安裝的內孔車刀的剛度太差。而提高內孔車刀剛度,減小車刀震動。在我看來,方法無非三種。
第一種方法:首先翻書《材料力學》,上面說了,想提高懸臂梁的剛度,在這里就要加大刀桿直徑,減少懸伸量。不過這個還真行不通,工藝條件決定了,刀桿直徑不能再小了,懸伸量不能再短了。既然這些條件無發改變了,哪我們就選個彈性模量較大的刀桿來提高刀桿剛度總行了吧!不過又覺得鋼材的彈性模量都差不多,沒啥必要啊;哪我們就把《材料力學》放一放,看看其它的。
第二種方法:翻書《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不過這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新車刀安裝好后,刀片各個獨立的角度。第一眼就看出來,刀尖圓弧半徑太大了,造成背向力很大,所以引起震動。再仔細看看,刀具主偏角差點快一百度了,切削時,刀尖先接觸工件,所以容易崩了。再看看,好像還是個正直刃傾角,前角也太小了,副偏角也很小啊!此時刀具角度問題大大的呈現出來。
第三種方法:接著翻書《機械制造基礎》,這里我們就可以減小切削用量嘛!不過這種方法最不可行,因為在廠里,效率是很重要的。當然了,還可以改變工藝路線了,具體說來就是把粗車孔這個工步,改成一道工序,用鉆床鉆了,只要余量夠,也不怕粗基準使用兩次(三爪卡盤夾持外圓了,定位基準面為毛丕外圓),但是這也不行了,因為這里是標準化企業,沒通用機床。說了這個多,最終還是來看看技術員給出什么樣的解決方案呢?
換了塊三角形刀片,刀片的角度變了。具體說來前角和副偏角變大了,主偏角和刀尖圓弧半徑都變小了,刃傾角也變成了零度。車刀刀桿也換了,換了把重的,比原來哪把車刀重多了,我想彈性模量肯定大了不少吧!試切了十來個工件,震動小了許多,刀片也沒崩。
更多相關資料請關注蘇州碩朔五金工具有限公司相關資料,轉載請注明出處!